初中孩子逆反心理(初中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解决)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初中孩子逆反心理,以及初中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解决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初中孩子叛逆怎么办
现在的孩子发育都比较早,随之而来的就是青春叛逆期的提前。那么,初中孩子叛逆怎么办?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初中孩子叛逆怎么办?
一、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。
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。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,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,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,要绝对服从自己,不能有自己的看法,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,因此,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,怕自己做错事后,受到家长责备。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,最反感家长的指责,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,态度生硬。
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,造成教育方式不当。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,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,方法简单粗暴,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,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,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,商量补救办法,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,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,产生叛逆心理。还有,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,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,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。
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,产生思想矛盾。随着高中生的成长,独立意识渐强,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,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。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,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,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,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、矛盾。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,很少与子女谈心,进行思想交流,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。因此,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,与父母缺乏交流,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。
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。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,居高临下,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,必须怎样做,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,共同探究,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。
另外,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。比如一些影视作品,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,夸大叛逆者的能力,鼓吹个人主义。
二、主要表现。
在家不听父母话,在校不听老师话;扰乱课堂纪律,不完成作业,时有逃课现象;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,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。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,告诉他不能这么做,他偏要那么做,甚至公开顶撞。
三、教师对策。
1、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
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、过重的学习负担,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,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,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,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,切忌急躁冒进,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'产生。对这些同学须真诚相待,并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,通过交谈,统一认识,达成协调感情以取得学生信任之目的。为此,我主动与之谈心交朋友,尊重其人格,发现闪光点,给予信任和激励,用其所长,启迪其自爱自强,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。如我班的小陈同学,爱好运动,不喜学习,而家长管教甚严,最终导致矛盾尖锐,常与老师对着干。针对其特点,我先与其家长交谈,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特点;再与小陈交谈,使其理解家长的苦心,最终母子和好如初。同时,改革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课堂教学,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,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,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,为其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,多开辟适合其表现的舞台。现在,大多数老师反映小陈同学比以前听话了。
2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
首先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,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,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。其次是积极推进教育方式的民主化,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。再次是针对青少年特点,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,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,修正品德,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。
3、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
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,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。为此,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,包括心理素质、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,要把关心、尊重、爱护学生放在首位,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。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,教师要学会制怒,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,巧妙化解师生冲突。
4、合理利用学生叛逆心理的正效应
教师要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积极因素,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。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,教师切忌偏颇,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,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,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。在学科教学中,教师应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逆向思维的特点,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5、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
对学生中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,教师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,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。学生产生负向叛逆心理,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、善恶的能力,看问题容易简单、片面,但他们思想开放,单纯耿直,敢想敢说,只要道理明白了,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。对这类学生的疏导重在讲明道理,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;其次,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,打动学生的情感,引起情感共鸣;其三,要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,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,提高疏导工作成效。
四、初中孩子叛逆家长对策
一、家长重新审视孩子。
这时的孩子,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宝贝了,他/她成长了,应该得到新的认同。重新观察孩子,多坐下来和他/她以大人的方式进行一下沟通。
二、尊重、尊重、再尊重。
把尊重孩子当成一件大事儿,这时的孩子不应再打骂了,越打骂孩子的心就会离你越远。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,心思格外敏感,你对他/她的好他/她会记1秒,你对他/她的好他/她可能会记1天。其实,他们此时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,他们会把父母在心中的位置重新进行摆放,如果你还想他/她把你依旧放在心中的首要位置,那么——尊重,是你最强有力的“武器”。
三、借用第三者的嘴。
有时,你会发现,怎么和他/她说什么他/她都不听,甚至于和你对着干呢!这,就是所谓的叛逆。每当这个时候,如果有些话你预料到和他/她沟通时,他/她有所抵触,那就索性不要和他/她讲了,把你的意思讲述给孩子可以接受的那个人,让这个人来转述你的意思,和孩子进行沟通,往往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。
四、足够的空间。
孩子们在这时,小小心思已经到了密集的程度,他们抗拒着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。那么,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,当他们需要你时,相信他们会来找你这个给他们足够空间的人的,千万不要试着强行介入他/她的心里。
五、适时的充当一下弱者。
要让孩子知道,你也有无助的时候,有时也需要他们来帮助你。有时,充当一下弱者,让他/她来保护你,并不是无能的表现,相反,此时恰恰是双方最容易沟通的时候。比如:你想他/她了,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多调动一些,让他/她感觉到,离开他/她你会很没有安全感,仿佛在一起时,不是你在照顾他/她,而是你一直在依赖他/她。
六、多用敬语。
敬语在家里讲起来,有些朋友可能会感觉很拗口,感觉没有这个必要。实则不然,这本身就是对孩子尊重的又一体现。你对他/她用敬语,他/她才会对你及其他家庭成员用敬语,家里有一个良好的氛围难道不是件好事儿吗!?
七、当你做错时,一定要道歉。
有时,打骂(尽量不要打骂)孩子过后才发现,原来这件事是自己误解他/她了,那么马上去和孩子道歉,不要怕失去做父母的面子,这总不及失去孩子对你的爱严重吧。为人父母,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你的诚恳和认真,不要怕犯错,就怕不勇于认错,放心,这是你的一良好品质,孩子学会也是好事儿。
八、换位思考。
经常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,尤其是发生争执时,如果你是他/她,你还会平静吗?
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表现有哪些?作为家长,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办?
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表现有哪些?
1、孩子独立意识增强,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,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认可,不愿意一味服从成人的指挥。但同时又不具备自立能力,缺乏生活经验,重大问题无力独自面对。
2、不耐烦听大道理,你越讲道理,他越要跟你反着来。你要是讲道理讲上瘾了,他就牛脾气发作。
3、定力不强 ,容易被误导有些初中生,在刚刚进入校园时 ,是一个十分乖巧听话的学生。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学校外面的一些人和事, 就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,而后把这些恶习带到学校中。很多爱打架,吸烟、逃课的学生都是由于定力不强,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青春期叛逆心理。
4、厌学 、逃学。这种现象在学校中也是十分普遍的,尤其到了初三复习时。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,由于成绩落后,对学习失去信心, 就产生了叛逆心理,厌学、逃学 ,不听老师的话。
5、强词夺理爱顶嘴。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曾经特别听话懂事,到了初中之后特别喜欢顶嘴和强词夺理,这时候不要担心害怕,这可能是到了青春叛逆期。孩子到了这个时间点上,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方式,不再依附于父母和成人的观点,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观察,衍生出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。初中生经过这一步之后,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体。虽然强词夺理爱顶嘴的确让人头疼,但这是青春期必须经过的一道坎,跨过去自然就好了。
6、收拾打扮爱怪妆。初中生到了这个青春叛逆期,就开始知道关注自我了,曾经不在乎的,现在开始变得重要,特别喜欢照镜子梳头发。无论是青春期里的男孩还是女孩,都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形象。在这一点上,女孩表现的会更明显一些,开始对各类化妆品感兴趣,并且对自己的收拾打扮很明显的上心起来。
作为家长,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办?
1、营造和谐温馨的交流信任成长环境。当孩子信任家长时,往往很多事情愿意与我们分享,我们也因此知道了他们的诉求,可以更好的满足与正向激励。
2、理解孩子,很多孩子的本意并不能以道德、规矩等条条框框进行描述。
3、叛逆是一个必经阶段,也是一个成长契机。当我们抓住了叛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提升,也就有利于打造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。这一点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哦。
4、最重要的一点,切记:平等相待,对孩子充分的关注。
孩子现在读初中,越来越叛逆,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有哪些?
关于“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特点”,首先,他们在生活中总是朝着与父母相反的方向发展。 他们总是喜欢和父母吵架。 之后,我喜欢和我的同学一起去玩游戏。 这个时候,作为家长,应该好好和孩子沟通。 这样,孩子心里就不会有那么多负担,慢慢的过来。 家长一定要记得责备或打骂孩子。
具体来说,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如下:
1、不听父母的话,不听老师的话,喜欢跟父母吵架。 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好,不想让父母管。
2、不喜欢读书了,喜欢打扮,喜欢花哨的衣服,总是以自己为心,说我特立独行。
3.盲目自负自卑,情绪波动大。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,他们高估自己,经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优势,盲目自信,甚至变得傲慢霸道,严重的发展为自负。 经历挫折和打击后,一味自卑,无法挽回,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。
4.讨厌父母讲道,指东指西。 随着初中生人文意识的增强,他们渴望摆脱家庭的桎梏,不希望父母把他们当孩子对待,喜欢和父母对峙,“你指着东方, 我偏向西方”,精神分析理论将这一时期称为“仇恨亲人”时期,将持续2-3年左右。
5、违抗老师的纪律,以课堂上“叛逆”的老师为荣。 一些初中生以不服从老师的纪律为荣。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,他们喜欢回答问题,他们喜欢狡辩、不尊重或反驳老师,以显示他们的“强大”。
6、厌学、逃学,甚至离家出走,寻找“静谧的天堂”。 受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,如“读书无用”、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,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,课后不愿主动学习。 再加上老师的冷漠和忽视,以及父母的简单粗暴,更让他们厌学了,逃课、逃课、找地方逃跑,已经成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常便饭。
7、盲目跟风,容易被不良行为误导和诱惑。 初中生好奇,喜欢新鲜事物。 他们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所吸引。 他们盲目追随吸烟、酗酒、打架等不良行为,并将这些行为作为自己酷炫的独特表现。
8. 我喜欢与社会上的人交往,但我不喜欢呆在家里和学校。 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很想出去一探究竟。
初中孩子逆反心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初中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解决、初中孩子逆反心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